以“影子校长”为重点,“五个一百”相互支撑,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的实践育人模式

成果总结报告 »

 
您的位置: 首页  成果总结报告
成果总结报告

 

【摘  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经过八年探索、五年实践,形成了以影子校长为重点,五个一百相互支撑,在实践中育人的未来教育引领者培养模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教师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社会受益面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日益远播。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市长韩正先后接见和表彰过优秀学生代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教育部网站以及几十家电台、报纸、杂志报道过相关活动和成果,近百所国际国内大学前来参观借鉴,上千所中小学校与我们结成影子校长联盟。未来教育引领者实践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影子校长;五个一百;实践育人;未来教育引领者

 

一、成果简介

五个一百即每年组织100名学生做一次影子校长,指导100个课外科研项目、开展100项专业性公益活动、实施100个创新创业项目、支持100个学生社团,五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00影子校长增强了学生促进和引领教育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领导力。每年至少组织100位学生作为影子校长到基层学校,如影随形地在优秀校长身边学习,参与校长会议,参与学校问题处理,参与教科研活动,参与指导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参与调查研究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投身教育的热情高涨,90.38%的学生反映通过“影子校长”项目增强了学以致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92.31%的学生更愿意通过尝试和投入实践来解决问题(详见附件,下同)。

100课外科研项目将理论活用于研究社会问题的实践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组成了教育学部主任领衔,包括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马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内的导师团队,组织学生开展团队或个体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实教育问题。2010年至今,学生共完成课外科研项目1000余项,连续四届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获得全国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上海市和校内奖项若干。在SSCIC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100专业性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奉献于社会,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事业中。2010年至今,学生共组织1500多项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公益项目,服务对象达10万人。特别是借助特殊教育专业优势服务残疾儿童的曙光志愿者服务队获得中国百支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亲切接见了服务队同学。还涌现出以老校长刘佛年命名、致力于专业支教的佛年爱心夏令营”“欢乐大篷车”“爱悦读等专业公益品牌。

100创新创业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全国第一个教育创客空间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200余项,参与学生达8000余人次,仅2016年,学生创业团队就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3项。93.18%的学生认为“比以前更加关注学科发展的热点前沿和最新应用”;92.04%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将所学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并予以综合运用的意识与能力”。

100学生社团活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协作和领导能力。目前已建成学生社团110个,涵盖学术科技、民俗文化、体育健身、公益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全国高校优秀社团1个,上海市高校明星社团2个,校级五星级社团2个。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个体和集体成长。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生同时荣获“大夏杯”(校科研活动团体最高荣誉)和“银杏杯”(校文体活动团体最高荣誉),史无前例。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才成长成功的关键。但在学科专门化、知识体系化、教育形式化的背景下,学做分离、知行脱节成为学校教育的软肋。主要表现在: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疏离,教学过程不连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缺少协同,教学目标同向引领发力不够;校内外育人资源缺少整合,学生成长空间不够开阔。

为了培养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理念先进、敢于担当的未来教育引领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秉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逐步探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模式。

三、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五个一百实践育人模式既是工作方法更是思想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实现了三个融合、四个贯通。

(一)三个融合

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融合。读书是学习,应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生们带着书本上的间接知识参与基层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各项实践活动,在观察、研究、探索、实操中收获直接经验,在教师引导、朋辈交流、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内省知识,将知识的科学性、规律性和应用性,转化为基于专业而又超越专业的能力和智慧。

理论认识与身体力行融合。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将理论化为方法,化为行动,化为德性。影子校长等 “五个一百”有各自的具体任务,如影子校长有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设计一个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一次教师座谈,撰写一份学校发展规划报告等九项具体任务,始终将学生置于“有目标、有任务、有路径、有伙伴、有成果”的实际情境,在行上知,在知上行。

价值认知与情感信念融合。知情意行统一才能真正形成完整人格。“五个一百”实践育人模式始终将学生置于真实广阔的社会情境中,让学生有机会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创获真知识。在活动中体验酸甜苦辣,在实践中领悟人间真理。多位同学在边远地区支教后强烈感受到了当地人才的匮乏和对于人才的渴求,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留在当地从教,也促使我们建立了研究生延迟入学制度。

(二)四个贯通

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贯通。专业教育以知识体系、理论体系为主线,注重的是“增知”,思想教育以态度、情感和价值为主线,注重的是“做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五个一百”的实践育人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将知识学习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社会评价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成就感、荣誉感,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贯通。在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分属不同的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华东师大教育学科研究生、博士生占大部分,如果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互不相干,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双方的成长都不利。“五个一百”的实践育人模式,打破了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壁垒,畅通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联系,实现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同台竞技,起到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

课内外、校内外贯通。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外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打破了学校的围墙,学生和教师真实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增进了对教情、社情、国情的了解,学习效率提高了,社会情感、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同时促进了课堂内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进。

线上线下贯通。“五个一百”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大大拓展了教育空间,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真正的“线际互动”和“网状互动”。“学部学子”微信公众号累计发送微信3000多期,浏览人数80万人次,起到了超乎预想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经验分享、精神激励的纽带作用,构建了学生虚拟世界的精神家园。

四、成果的创新点

(一)“五位一体”的系统设计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五个一百”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既平行推进又螺旋上升,从核心能力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培养入手,与未来教育引领者的培养目标,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理念先进、敢于担当的培养理念,和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相结合,在实践中、在活动中育人,突破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不足的短板, 使学生形成了以变应变、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的精神风貌。

(二)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全员育人理念转化为可操作行动

首先从顶层设计上把“五个一百”放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作为教育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次,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五个一百双周报的推进制度,建立了学部主任领衔、各级党组织书记挂帅,骨干教师、辅导员具体负责的指导教师队伍,聘请了校内外知名校友、企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另外,还建立了多方沟通协调机制,在学部各级各类会议上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开展师生座谈、专家咨询等,交流经验,整合资源,使“五个一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各项活动协调推进。

(三)多种资源整合保障全程育人各个环节协调有序

建立了从大一到大四、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实践育人数据平台,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百分百做一次“影子校长”,百分百参与两个以上的其他项目;建立了“影子校长千校联盟”、教育创客空间、“无社团不大学联盟”、课外创新学习共同体、“大爱无疆专业公益联盟”等平台,极大拓展了学生的成长发展空间;建立了“ECNU教育学子”微信公众号、学部网站,形成了“申请报名、答疑解问、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让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协调发挥作用。

(四)多样灵活的个性发展方案让我的学部我做主成为事实

“我的学部我做主”是华东师大教育学科学生自发提出的口号。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贯通的工作体系,丰富多样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五个一百”的巨大选择空间,保障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机会,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五、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以“影子校长”为重点、“五个一百”相互支撑的实践育人模式,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破解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不足的难题,开拓了高校育人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成长成效显著

5年来,近500名“影子校长”前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跟随优秀校长观察学习;参与“五个一百”项目的学生达1万余人次。为验证“五个一百”实践育人模式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性,我们随机抽取612名学生发放问卷,对学生进行了不记名调查:“五个一百”实践育人模式受到同学们的高度赞许,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了“五个一百”活动后,在社会责任意识、专业意识、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反思和优化,“影子校长”使学生看到了教育专业中的真问题,带着问题意识和实践反思回归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对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起到了力行和示范作用

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成果,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教育部官网、中央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上海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三)实践育人模式对于各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产生了广泛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影子校长千校联盟”打造了未来教师教育新模式;曙光志愿者服务队在特奥志愿服务中编写的教材、形成的阳光之家残疾人教育服务支持模式,被广泛使用;品牌支教活动佛年爱心夏令营辐射吸引了包括上海交大、电子科大等7所高校共同于2017年暑假至江西开展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支教活动,获得2017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项目”;全国首创的教育创客空间,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社团建设实践育人——新时代素质教育高峰论坛”丰富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内涵;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百余所高校专程前来参观访问。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同时也是价值活动得以展开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青年人才的成长,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与“行”统一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着重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华东师大教育学科人才培养正是切合了这一要求,遵循了人才成长成功规律,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