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供学生创新创业所必要的理论支持、专业指导、实践平台、资源配套和文化氛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课程,希望以此提升学生立足专业投身创业实践的覆盖率,培育学生作为教育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截止至今,教育学科已开设三门创新创业课程。
1)课程:《走向创业》
该课程主要是针对那些对创业有兴趣的,想要了解创业的同学所开设。
课程主要包括创业导读、创业历程、案例研讨、经验分享、企业参观和创业实操,共18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创新创业的现状,以及创业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而反思自身是否适合创业。之后讲述创业的一般发展阶段以及其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案例组织学生进行研讨。邀请创业者进行创业经历的分享,组织学生参观创业公司,以此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创业的基本情况。最后,通过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引导学生初步体验创业。
通过开设《走向创业》课程,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创业,匹配自己的性格、创业意愿、创业动力和创业类型;通过案例分析、创业交流、实地考察,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创业,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课程:《创客教育与3D打印教育应用研讨》
该课程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由来自不同研究领域授课老师开讲,旨在让研究生:1.体验3D设计与打印;开源硬件开发;2.技术与工具学习根据学生差异需求分为普及和提高;3.能实现应用:比如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创客产品设计与开发。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客教育概述、3D设计技术与工具介绍、开源硬件和主流开发平台应用、3D打印教育创新应用案例分析、创客教育项目设计等,共32课时。课程引导学生研读创客教育现状、理论基础、发展趋势、创客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等文献;结合案例介绍主流的3D设计技术与工具;结合DFRobot六足虫、船模等案例深入讲解;带领学生参观上海地区创客空间与创新实验室,最终帮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做设计方案,尝试设计创客实验室的创建、运营。
3)课程:《教育康复管理》
该课程以创业计划书的基本要求形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共36课时,涉及国家政策、康复市场分析、以SWOT模型分析创业模式、技术方案和融资财务计划,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读者自主性、独立性,更是塑造企业家精神、团队合作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程重点分析教育康复领域的三种创业模式:康复服务机构运行模式、康复APP平台模式、慈善机构的建立与运营。在授课过程中,完整地揭示教育康复行业的商业计划和操作流程,从政策汇总、到创业计划、再至形成创业企业,最后企业IPO上市积聚资源形成教育康复商业平台。
通过开设《教育康复管理》课程,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人人享有康复权利”目标任务以及“医教结合”思想,顺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撰写一份教育康复行业分析综述报告;引导学生探讨教育康复行业面临问题:服务产品单一化,教育康复培训的严重缺乏,康复机构小作坊运作方式质量堪忧,慈善公益组织发展缓慢;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并依靠企业力量破解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针对这些课题的全面解决方案,完成创业计划书并参加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