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子校长”为重点,“五个一百”相互支撑,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的实践育人模式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成长  学生实践感想

第二期“影子校长”周向东|校园篮球文化与中学生积极心理效益探析——以上海市宝山中学为例

发布日期: 2018-04-25

 

【摘 要】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校园篮球运动对于青少年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自信心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益。上海市宝山中学是上海市篮球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浓郁的篮球文化,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沃土。

【关键词】篮球文化 上海市宝山中学 心理健康

近来,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系列诸如校园暴力、网络成瘾、自闭症等问题屡见不鲜,同时引发了社会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反思。校园作为青少年成长成材的主阵地,营建一个积极向上、适于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发育环境,已成为学校、家庭等诸多社会力量的诉求。作为学校教育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运动环境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向干预已经得到诸多共识,实践证明体育运动于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塑造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上海市宝山中学是上海市篮球传统学校,2003 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以篮球特色为中心的上海临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现如今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已成为宝山中学的品牌氛围,也是学校师生培育健康心理的沃土。

一、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篮球文化

健康是时代向前迈进人类从未停止过的关注话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47 年)认为,健康并不只停留在传统意义上身体的物理性痛苦,而是应该囊括身体、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完好状态。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莫衷一是,但都围绕青少年主体对于社会的适应程度探讨,表现出一种持久的状态、适切的自我感觉和谐的心理状态。

体育锻炼对于人们身心发展、康复近年逐渐被社会公认。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同学正处于个人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矫揉的一个特殊时期,而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团体性的竞技体育运动,使得参与者心理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的得到满足,促成其心理成长趋于稳定、成熟。篮球文化外延宽泛,本文拟探讨的篮球文化限于中学校园篮球文化,包括校园篮球竞赛、篮球娱乐文化、篮球历史文化等,本文研究案例学校——上海市宝山中学是一所篮球运动传统学校,近年学校又着力打造篮球特色学校,校园篮球文化浓厚, 社会反响较大,具有典型性。

二、基于校园篮球运动对于中学生心理成长的不同维度分析

中学上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自身人格、品德等积极心理塑成的重要时段,也正是这一时段的青少年心理成长波动变化最为显著,因此,需要一个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加以引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能够平稳过渡。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进一步分析说明,前期拟定好访谈提纲和问卷调查表

(见附录),之后利用 SPSS·20 对回收数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分别从青少年在校园篮球文化下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自信心提高、身体强健四个维度进行说明。

本次问卷调查分别在学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中发放,每个年级随机发放 10 张,男女各 15 人,共回收问卷 30 份。

表1 统计资料概况

 

 

 

 

 

健康总分

人际交往

团队合作

自信心

身体强健

N

有效

30

30

30

30

30

遗漏

  0

  0

  0

  0

  0

平均数

 

49.3333

10.2333

11.5333

16.3667

11.2000

中位数

 

50.0000

10.0000

12.0000

16.0000

12.0000

众数

 

49.00

10.00

12.00

16.00

12.00

标准偏差

 

4.80182

2.09570

1.65536

1.62912

1.76947

最小值

 

37.00

5.00

6.00

12.00

7.00

最大值

 

58.00

13.00

14.00

19.00

14.00

 

依据问卷调查分数设置情况,共设置了包括四个维度的 13 个具体问题测量,每个问题的分值选项分别是完全不是基本不是一般多数是完全是,分值依次为 12345 分,取一般题项总分 39 分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心理成长合格分数线。由表 1 可知,在宝山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辐射下,学生心理素质整体良好,所测平均分数 49.3333,高于合格成绩 39 分。人际交往情况包含通过篮球及篮球相关活动后同学们更愿意接近我了与同学交流能力得到提高在运动中与异性交往更加容易;团队合作包含通过篮球及篮球相关活动后有机会我会尽可能为班级争光球队的队友间应该平等相处即使比赛输了,也应该祝贺对手;自信心包含通过篮球及篮球相关活动后自己很有成就感面对很多重要场合不太紧张了做事不能轻易的放弃和认输在困难面前坚强了;身体强健包含平时的压力得到了释放精力充沛很少生病体素质比很多同学好

人际交往维度下,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参与篮球运动中,个体往往面对不同的伙伴共同为比赛交流,篮球运动在不同的阶段都需要不同形式的交流达成比赛的胜利,赛前需要个体之间角色分工,比赛当中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相互交流布阵,赛后球队之间及球队内部会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分享感情,交流经验。而这样以一种运动架构起来的同伴群体,既具有稳定性,又带有交叉性(根据具体情境有新的个体加入),群体不断壮大,新加入的个体同时感觉到被群体接受,维持了个体积极的自我概念,个体的心理因素发挥积极的效能优势,使得当事者交际信心提高,交际范围延伸,人际交往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1 青少年心理健康频率分布饼状图

 

团队合作维度中,是篮球运动本身带有的重要的特质,篮球是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青少年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往往首当其冲的要面对自身在球队中的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样的团队竞赛背景也成为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高中现阶段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自身的诸多需要基本能够得到满足,这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了基础,但同样因为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也就很难有同别人一起分享的愉快体验,所以更多的呈现出自顾自,不合群的表现。篮球运动需要个体之家的相互协作,很多时候为了球队的利益,需要同伴将已经到手的利益传送给他人,相互配合赢得分数,一旦得分,团队成员会感觉到自身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因而有成就感,个体越是愿意、懂得契合时机的抛出利益,团队越具有凝聚力。而在篮球运动中,即便个体所在团队输掉比赛,也会真诚的为对方球队喝彩,这是篮球的魅力,同样是个体团队意识提升的体现。

自信心维度下,包含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诸多方面,有因为篮球运动的佼佼者,在得到他人的喝彩鼓舞时的成就感体验,也有因为竞技篮球不认输的精神感染,  影响到青少年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当中的诸多事宜,不轻易言弃,不达目的不放弃的执着精神,也有青少年因为在球场上的历练,锻造了自己果断、勇敢的优秀品质等,这些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都至关重要。

身体强健维度下,篮球运动是一个竞技团体运动项目,伴随参与者奔跑、跳跃、身体对抗等一系列激烈的身体活动。众多青少年因为篮球运动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释放了压力,自身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精力充沛又反过来反哺学业生活,使得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如果说,因为热爱篮球运动这一兴趣是青少年参与其中的直接动机的话,那除去个体自身,家长同学校层面处于对青少年身体素质锻炼为出发点,支持学生发展篮球兴趣爱好,促进青少年团体的心理阳光发展。

三、余论

篮球运动给青少年心理成长带来的效益丰富,包括胜利、协作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包括缓释短期内学业繁重、情感矛盾等消极的心理症状。青少年时期是心理成长的敏感时期,稳定而又易参与的篮球运动无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在与案例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和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之余,被告知学校男子篮球队刚刚斩获了上海市中学生篮球联赛的亚军,也坚定了宝山中学做好人、读好书、打好球的办学目标,争创篮球特色学校的举措被各界认可,因为校园篮球运动,师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尤其是辐射到正在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学生的研究待挖掘。宝山中学一年一度的篮球文化节成为学校的盛会,各而对于围绕篮球运动同样受到师生欢迎的校园拉拉队,校园篮球电子报等还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着重探讨,除此,尽管学校男女生都参与到篮球运动当中,但篮球运动对男女生的心理效益仍然存在差异,故对于篮球文化带给青少年心理成长效益的性别差异同样是日后研究的一个方面。


参见尹剑春、季浏:《体育锻炼能缓冲心理应激吗?:基于 Hill7 个方法学标准的评述》,体育与科学,2013 年,第 3 期,24-29 页,通过研究证明体育锻炼是缓冲心理应激的重要资源;张玉华、周玉松:《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护理研究杂志,2008 年,第 18 期,1664-1665 页,通过运动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临床试验,阐明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疗效。  

参照安秋玲:《青少年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61 页。

       ③ 丘文盛:《 新课标下培养中小学篮球运动兴趣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华中师学体育学院,2015 年。

参考文献:

[1]赵俊峰.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安秋玲.青少年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叶浩生,郭永玉.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刘文波. 球类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31(7)952-953.

[5]刘翠.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评定量表及常模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15.

[6]丘文盛.新课标下培养中小学生篮球运动兴趣的调查与研究——以福州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5.

[7]张栋.篮球运动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体育系,2015.

[8]左常德.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4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