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子校长”为重点,“五个一百”相互支撑,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的实践育人模式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成长  学生实践感想

在实践中成长

发布日期: 2018-04-26

高等教育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冯添华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实践中直面问题,锻炼能力,求取真知,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学部读研期间,我有幸两次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社会实践,从中受益良多。

今天就借此平台给大家分享我参加社会实践的心得。

一、方向感

 每一个从无到有的项目背后都凝聚着众人的努力。项目最初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要想把项目落地变成可操作的现实,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而此时最需要的是紧紧围绕目标,把准方向。

 为了实现挖掘长征故事、宣传长征精神的使命,重走长征路项目组探访了沿途的老红军,走遍了沿线的红色遗迹,挖掘出红军长征的更多细节,以及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回校后,项目组制作了长征精神宣传展板,安排了多场宣讲活动,将我们在一路上感受到的震撼与感动分享给更多的同学。

为了让西北地区儿童更直观地体验到“一带一路”,“当一带遇到一路”项目组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风景、美食制作成了三本精美的绘本,将各个国家有趣的民俗编成儿童剧,创作了丝绸之路主题的儿歌《丝路是座友谊的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一带一路”倡议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将目标变成计划,将蓝图变成现实,从无到有去创造,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他人带来价值,这就是社会实践给予我的成长与意义。

二、效能感

未知总是给人带来恐惧,而社会实践,就是让自己直面恐惧。面对实践路上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也曾恐惧,也曾迟疑,但我始终有一个信念:不去尝试,怎知不可能?

  “重走长征路项目的所有路线规划都是由队员自行设计的,虽然有些地方交通十分不便,条件苦,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喊过累。哪怕经历酷暑、狂风、暴雨、迷雾等极端恶劣天气,感受到中暑、饥饿、高反等不适,队员们都能够坚持不懈,每日用脚步丈量土地,最终以接力赛的形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重走。

记得在前期准备“丝路文化体验欢乐大篷车”项目时,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幼儿园的联络。由于大部分幼儿园即将要放暑假,因而联系幼儿园的工作成为一个紧迫且艰巨的任务。我们一个接一个电话打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幼儿园单位。当时还有不少单位怀疑我们是搞推销,只能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眼看着出发的日期越来越临近,可还有三分之二的联络任务没有完成。众人虽急却不乱,坚信一定可以完成联络工作,耐着性子一个一个地联络。在收到几十次拒绝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完成了所有的联络任务,为后期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在参与丝路文化体验欢乐大篷车项目之前,队伍里几乎没有人演过话剧,都是一群门外汉。前期的排练真的十分痛苦,光是台词的背诵就令人十分头疼。在不到两周的准备时间里,大家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顶着压力反复排练,不断突破自我。每个队员都反复观看录像,细心地打磨自己的角色,力求一次比一次演得好。终于在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的原创儿童剧为沿途的3个省份,7座城市,14所幼儿园的1200多名孩子送去了欢声笑语。

 正是拥有明确的目标感,坚定的方向感以及逐渐提升的效能感,我们每一次的社会实践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到达目的地,留下青春的足迹。最终这些足迹绘制出了通往成长的道路。

 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知行合一,我想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不断突破,不断成长。

冯添华,15级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学生校长助理,校研会博分会常务副主席,以及教育学部党建中心党员教育联络人等职务。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所负责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荣获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以及上海市先进个人称号。

所获奖项

201710月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

201710月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175月华东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优秀研究生会干部

20175月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届大夏杯创业大赛三等奖

201610月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1610月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

201512月首届沪上高校旗袍形象大赛前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