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冯添华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实践中直面问题,锻炼能力,求取真知,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学部读研期间,我有幸两次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社会实践,从中受益良多。
今天就借此平台给大家分享我参加社会实践的心得。
一、方向感
每一个从无到有的项目背后都凝聚着众人的努力。项目最初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要想把项目落地变成可操作的现实,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而此时最需要的是紧紧围绕目标,把准方向。
为了实现挖掘长征故事、宣传长征精神的使命,“重走长征路”项目组探访了沿途的老红军,走遍了沿线的红色遗迹,挖掘出红军长征的更多细节,以及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回校后,项目组制作了长征精神宣传展板,安排了多场宣讲活动,将我们在一路上感受到的震撼与感动分享给更多的同学。
为了让西北地区儿童更直观地体验到“一带一路”,“当一带遇到一路”项目组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风景、美食制作成了三本精美的绘本,将各个国家有趣的民俗编成儿童剧,创作了丝绸之路主题的儿歌《丝路是座友谊的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一带一路”倡议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将目标变成计划,将蓝图变成现实,从无到有去创造,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他人带来价值,这就是社会实践给予我的成长与意义。
二、效能感
未知总是给人带来恐惧,而社会实践,就是让自己直面恐惧。面对实践路上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也曾恐惧,也曾迟疑,但我始终有一个信念:不去尝试,怎知不可能?
“重走长征路”项目的所有路线规划都是由队员自行设计的,虽然有些地方交通十分不便,条件苦,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喊过累。哪怕经历酷暑、狂风、暴雨、迷雾等极端恶劣天气,感受到中暑、饥饿、高反等不适,队员们都能够坚持不懈,每日用脚步丈量土地,最终以接力赛的形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重走。
记得在前期准备“丝路文化体验欢乐大篷车”项目时,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幼儿园的联络。由于大部分幼儿园即将要放暑假,因而联系幼儿园的工作成为一个紧迫且艰巨的任务。我们一个接一个电话打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幼儿园单位。当时还有不少单位怀疑我们是搞推销,只能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眼看着出发的日期越来越临近,可还有三分之二的联络任务没有完成。众人虽急却不乱,坚信一定可以完成联络工作,耐着性子一个一个地联络。在收到几十次拒绝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完成了所有的联络任务,为后期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在参与“丝路文化体验欢乐大篷车”项目之前,队伍里几乎没有人演过话剧,都是一群门外汉。前期的排练真的十分痛苦,光是台词的背诵就令人十分头疼。在不到两周的准备时间里,大家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顶着压力反复排练,不断突破自我。每个队员都反复观看录像,细心地打磨自己的角色,力求一次比一次演得好。终于在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的原创儿童剧为沿途的3个省份,7座城市,14所幼儿园的1200多名孩子送去了欢声笑语。
正是拥有明确的目标感,坚定的方向感以及逐渐提升的效能感,我们每一次的社会实践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到达目的地,留下青春的足迹。最终这些足迹绘制出了通往成长的道路。
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知行合一,我想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不断突破,不断成长。
冯添华,15级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学生校长助理,校研会博分会常务副主席,以及教育学部党建中心党员教育联络人等职务。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所负责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荣获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以及上海市“先进个人”称号。
所获奖项
2017年10月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
2017年10月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17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优秀研究生会干部”
2017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届大夏杯创业大赛三等奖
2016年10月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16年10月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
2015年12月首届沪上高校旗袍形象大赛前十强